在全球化城市風貌日益趨同的當代,還有哪一個城市能夠在毫無預警的轉角,讓人彷佛穿越不同時空?“澳門”就是這樣的地方。而2025年第十九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正是以此為靈感,以“平行世界”為題,提出一種獨特的城市敘事觀點。這次,我們透過與參展人深入訪談,由創作者親自帶領,游歷這個多面向的澳門,從城市的過去走向想象中的未來。
由中國首位普立茲克建筑獎得主王澍與建筑師陸文宇共同策展,本屆展覽邀請人文建筑攝影巨擘伊萬?巴恩(Iwan Baan)操刀視覺敘事,并攜手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與澳門圣若瑟大學建筑及設計系師生,以裝置與圖像展現澳門這座城市如何在歷史與當代、日常與奇觀之間,譜寫一曲非線性的建筑樂章。
▍四個世界,并存一城
“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平行世界’是因為澳門雖然地理面積小,卻內含至少四種不同的城市狀態。”王澍如此闡釋策展主題。他將澳門劃分為:
世界一:以歷史遺產為主的老城
世界二:資本驅動的巨型賭場建筑
世界三:代表現代都市計劃與國際合作的新城
世界四:隱形卻主宰城市運作的數字基礎設施
“這些世界之間幾乎沒有過渡,卻和平共處,這在快速發展、矛盾叢生的亞洲都市中極為罕見。”王澍指出,這樣的城市現象不只值得觀察,更值得透過建筑語言與空間想象去探索。
“我們想通過不同的人的視角去了解這個城市,把他們的發現、調查、思考和感受留下來給觀眾觀察。”陸文宇認為這也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存在。
▍影像敘事:捕捉城市拼貼的節奏
伊萬?巴恩的鏡頭長期關注建筑與人的關系,他形容澳門是一個“城市的拼貼本”,將時間、文化與生活以極高密度壓縮在同一視野中。“我拍攝的不只是建筑,而是建筑中的人,以及他們如何使用、轉化這些空間。”
伊萬?巴恩在澳門進行地面拍攝與空中航拍,呈現出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多角度敘事。他特別著迷于城市邊緣地帶的生活片段,例如背對賭場高樓的小區菜市場,或穿梭于中式古廟與葡式建筑之間的單車使用者。他說:“我試圖創造一種觀看的空間,讓觀眾可以在同一畫面里看見城市的不同節奏與尺度共存。”
▍學術參與:層迭的城市史與未來想象
來自澳門的高等教育參展機構——圣若瑟大學建筑及設計系師生則帶來一組具歷史厚度的裝置作品《Mapping Macau’s Urban Evolution》。
“我們從16世紀以來的澳門古地圖出發,將它們按照現代地理定位重新迭合,觀察城市如何在不同時代不斷加建,而非拆除再建。”系主任蘇偉圖(Nuno Soares),指出,這種“加法式”的城市擴張,反映了澳門特有的歷史性與韌性。他補充道:“從城市理論角度來看,澳門是一座不斷自我延伸的都市文化載體,而不是一個被清空重建的模型。”
▍實驗模型:想象與現實之間的對話
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裝置之一,是由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師生製作的模型。這些模型混合了手繪圖樣與建筑構造還原澳門城市生活細節,把學生的設想以白色模型呈現,既是調研成果,也是一場未來城市的假設實驗。
王澍指出:“這些白色模型象征的“思想”尚未實現,它們是設計、觀察、與城市對話的方式。我們不給學生設定風格,只要求他們從實地出發,提出與原有城市合理共存的方案。”學生們深入澳門小區,從街角的藥房、電器行到老屋天臺,畫出生活的細節,再與澳門圣若瑟大學師生合作補足資料,以完成模型細節。
這樣的創作方式,也讓城市不再只是被觀看的對象,而成為被感知、被重構的文化現場。”我們甚至希望,這些模型有一天能被轉化為真實的城市介入,讓設計的力量回到日常中。”王澍語帶期許地說。
▍超越展覽:城市文化作為未來引擎
《平行世界》不僅是一場建筑展,也是一場文化實驗。從不同世代的眼睛觀看同一座城市,從地圖、模型、影像中提出跨越時間的空間命題。
“希望澳門觀眾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城市原來如此豐富,并想象它的下一種可能。”策展人團隊不約而同地指出,這場展覽不該只被視為一次性事件,而應成為一個關于亞洲城市未來的開場白。
伊萬?巴恩的攝影讓觀眾學會如何從生活中觀看城市,澳門圣若瑟大學建筑及設計系師生的地圖重構讓我們意識到歷史層迭的力量,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師生的模型,則是一場由設計開啟的文化對話。
“平行世界”并非只屬于澳門。它也潛藏在所有快速變化的亞洲城市中。這場展覽既是一次文化對話,也是對未來的提問——我們是否準備好,用多重視角去理解城市的真實?答案,或許正藏在我們每天走過的街角。
展覽信息: 《平行世界:第十九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 展期: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開放時間:
早上11時至下午7時(5月10日至9月28日)
早上10時至下午6時(9月29日至11月23日)
逢星期一休館(5月12日、6月2日、7月21日、9月1日、10月20日及11月17日除外)
地點:意大利威尼斯 Arsenale 展區 (展館位于威尼斯軍械庫雙年展主場館對面)
地址:Campo della Tana, Castello 2126/A, 30122, Venice, Italy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exhibit/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