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銀葉
上次說了唐代的性開放,今天來聊聊宋詞中的男歡女愛。
在宋代花間派的詞人中,李煜是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前期的作品多描寫宮廷里的享樂生活;后期作品則多抒寫對逝去歡樂的懷念與感傷。例如,他的《玉樓春》詞描寫了他在位時宮中的歌舞宴樂之盛: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他的《菩薩蠻》詞則描寫了一男一女的偷情: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鏤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么嬌艷,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秘密相見。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里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在畫堂的南畔我終于見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懷里,我內心仍不停的發(fā)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多難)
李煜的皇后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名薔,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都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兩姐妹都是錢塘美女。周宗是南唐的重臣,娥皇經常隨父親出入宮廷,她容貌美麗,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采戲弈棋,無不絕妙,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才女。中主李璟很喜愛她,就做主讓她嫁給了李煜。娥皇在十九歲與李煜成婚。李煜即位后,立為皇后。 娥皇音樂才華出眾,尤其擅長彈琵琶。單是因為她修復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一事,便實在是可以稱得上是大音樂家。如孫光憲的《菩薩蠻》:“薄寒籠醉態(tài),依舊鉛華在。握手送人歸,半拖金縷衣”,這樣一類的淫巧侈麗之詞是很多的。其它像牛嶠的《菩薩蠻》、張泌的《浣溪沙》等,更是露骨地去描寫追逐女人或幽會調情時的聲態(tài),詞的格調愈見卑下。
李煜的詞與唐和五代的一些艷詞不同之處是比較自然與清新,而描寫男女之情時感情也十分纏綿,就以上面這首詞來說,正如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所評的“狎昵已極”。據(jù)馬令《南唐書·女憲傳·繼室周后》載,此詞似為小周后而作。小周后在她姐姐大周后抱病時,已入宮與李煜私通。其實,文藝作品所描寫的不一定是作者的某種具體經歷,但李煜具有這種體驗則是完全可能的。對于有些君主來說,三宮六院玩膩了,微行出宮嫖妓也是一種快樂;明目張膽地玩女人玩膩了,偷情也是一種快樂。
當然,醉生夢死的日子不可能很長久,他終于兵敗國破被俘了。他的《破陣子》詞描寫了當時的心情: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幅員遼闊。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戰(zhàn)爭這回事呢?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fā)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里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詞人其傷心與失望已是無言以對了。
詞是詞人情感的寄托之所。李煜的詞更是寄托了一個亡國之君的深情傷懷與悲苦之思。正因為如此,所以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令)。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周邦彥也是宋代的大詞人。他對名妓李師師的愛其實是一種藝術與靈魂的碰撞。周邦彥自結識了李師師之后,便經常來找她,他作詞譜曲,讓李師師唱出來,兩個人便就是天作之合。但是后來李師師的名聲傳到了宋徽宗的耳中,宋徽宗看見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便就想著據(jù)為己有。從此李師師便不敢隨意見周邦彥,這可苦了周邦彥。為解相思之情,周邦彥便經常偷偷去見李師師。有一次剛好宋徽宗也來了,他只好躲起來,目睹了自己心愛之人在別人懷中的情景,心中事悲傷不已。于是便寫了《少年游》: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行人。
(并州產的剪刀非常鋒利,吳地產的鹽粒潔白如雪,女子的纖纖細手剝開新產的熟橙。錦制的帷帳中剛剛變暖,獸形的香爐中煙氣不斷,二人相對著把笙調弄。女子低聲地探問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時候已經不早了,城上已報三更。外面寒風凜冽,路上寒霜濃重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經少有人行走!)
周邦彥借此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傷感和無奈。誰知李師師有次在徽宗面前唱出了這首歌,兩個人私下交往的事情被宋徽宗發(fā)現(xiàn),徽宗大怒,便下令將周邦彥逐出城。
李師師送走周邦彥之后,被宋徽宗看見了她梨花帶雨的表情,又聽到了周邦彥的臨別李師師作的詞,感嘆周邦彥的有才,便又召回了他,還給他升職了。
如果不是李師師讓他的靈感和才情得到極致的發(fā)揮,他或許不能寫出如此動人心弦的詩詞。如果沒有李師師他也不會受到徽宗的懲罰。所以說,成也師師敗也師師。但畢竟象宋徽宗這么開明而愛才的君主在古代少之又少,如果爭風吃醋,周邦彥不人頭落地才怪。
在宋詞里,許多名篇佳作都是與妓女有關的,其中柳永的詞,更是與當時的歌妓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
柳永,字三變,他是宋代最為風流的詞客,他和謝玉英的愛情是結在苦瓜藤上的。當一次柳永寫的一首詞惹怒了宋仁宗時,便將柳永和謝玉英棒打鴛鴦。當柳永和謝玉英在江岸深情臨別時,便寫下了千古傳頌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藍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這首詞,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著許多經歷生離死別的情人的心。與謝玉英相別后不幾年,柳永就抑郁成疾。后來,謝玉英被柳永好友賄通教坊,讓她到杭州見柳永最后一面。謝玉英抵杭之時,柳永已命歸黃泉。臨死之時,柳永窮困潦倒,只有一床薄被遮身。謝玉英見此慘狀,撫尸痛哭。她約同幾位姐妹,聚錢將這位歌伎的知己隆重安葬,還為柳永立了一方特殊的墓碑,碑文上寫著:“奉旨填詞柳三變之墓”。“三變”,是當時詞界因為柳永的詞意花樣翻新而對他的美稱。“奉旨填詞”則是諷刺皇帝不識才子而貶他專去填詞的怨語。據(jù)說,碑立好后,謝玉英碰碑身死,為柳永殉情。柳永和謝玉英的悲歡離合故事,為許多小說找曲作為題材,廣傳于世!
宋代的名妓素質高得驚人,是今之二奶三奶無法相比的,如:
徐艷華,先被韋莊納為妾室,后被王建強迫入宮為妃,王建死,又成孟昶的崇妃。后蜀亡國。她又以“花蕊夫人”之名,被宋太祖留在后宮,被趙廣義在行獵時用冷箭射殺。
甄金蓮,十四歲時與范仲淹相識。此后,金蓮在青樓報死相守處女之身,在他人幫助下,終于與范仲淹結為夫婦。
劉德妃,唐真宗將其封為美人,又冊為德妃,工于心計,移花接木成為皇后,朝政幾乎一手把持,但號令嚴明,被公認為“賢德皇后。
琴操,鐘情秦少游,為之獻身。但秦觀調任京都后,因王安石變法,被貶郴州,與琴操斷隔三年,無力為其贖身,但琴操仍對他一忘情深,后被蘇軾點撥,出家為尼。秦觀有許多艷詞為其而添。《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著。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空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宇文柔娘。鮮卑族,拜陳太醫(yī)學得醫(yī)道,后遇王鞏,隨其嶺南赴任,嶺南多頑疾,以其一身醫(yī)道救治嶺南百姓,被譽為“神醫(yī)”,頗受百姓愛戴。五年后才隨王鞏回京師,時人傳為美談。
朝云,十三成名,隨蘇軾入蘇府,幾年后被蘇軾納為妾室,與蘇家同甘共苦,備受磨難,在惠州染病而逝,蘇軾親自為其寫墓志銘及悼亡詩。
梁紅玉,文武雙全,才貌兼優(yōu),家遭不幸,落入娼門。宗澤視察邊防,發(fā)現(xiàn)其人,乃同仁之女,頗受宗澤愛憐,讓其與韓世忠比武,嫁與韓。梁隨夫抗金,戰(zhàn)功卓著,與岳飛等稱為當時名將。岳飛被害后,她聽取皇太后善言,與韓世忠告歸林下,高壽80而終。
李慧娘,十七歲少女被年邁6旬的賈似道獨霸,并因反抗而處死。后為人所救,扮為鬼魂尋賈復仇,終于使賈就范,后與裴禹成婚......
這些名妓,有的與當時的文人騷客結為蓮理,有的被宋代詞人寫成詞曲廣為流傳,演釋出許多愛情的悲歡離合。
然而,宋詞里的男歡女愛都是有詞情詩意的,比如說梁紅玉,更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巾幗英雄。
但無論是李煜也好,柳永也好,周邦彥也罷。(雖然一個當個九五至尊皇上,另二個是宋代有名的大詞人,)比起當代的李森林來,卻少了一分“藝術創(chuàng)意”,人家能把三百多位情人云雨之后的屄毛做成大抓筆,你們古人能行嗎?!
還有些貪官污吏,簡直是披著人皮的禽獸,今人在玩女人方面雖比古人有創(chuàng)意,卻并沒有什么男歡女愛和高雅的情調,且玩后的結局卻是一樣的。其名聲甚至遠不如古人!沒有人同情,只有人人聲討的昭著臭名。無論是賴小民還是李森林,他們的人生也將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者簡介:
劉銀葉,不自由文學寫稿人,丹青手,辭賦寫手,職業(yè)藝術評論人。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opinion/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