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余翰墨: 單門師生書畫作品展”在北京久藏美術館盛大開幕 徐邦達、謝稚柳、陳佩秋真跡驚艷亮相
藝術家和久藏團隊合影
2024年5月18日,備受矚目的“鑒余翰墨: 單門師生書畫作品展”在北京久藏美術館正大開幕。本次畫展匯聚了單國霖、單國強兩位當代鑒定泰斗以及他們得意門生的精心之作,更難得一見的是,師爺輩藝術大師徐邦達、謝稚柳、陳佩秋三位先生的真跡四十余幅也驚艷亮相,這些珍貴的精品真跡走出國家博物館的殿堂首次在京展出,藝術巨匠和藝術新秀的作品同堂獻藝,共同呈現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鑒定與創作共融的藝術盛宴。
出席嘉賓
本次畫展由單琰與張印昌策展。張印昌作為單國強先生的得意門生以及久藏美術館的館長主持了此次開幕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書畫研究部主任單國霖先生,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單國強先生,北京湖社畫會會長關志英先生,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雷甲壽先生,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劉尚勇先生,人民大學教授彭國昌先生,北京湖社畫會秘書長楊光先生等諸位嘉賓親臨現場,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單國霖先生
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書畫研究部主任單國霖先生在致辭中說道“今天舉辦我跟國強師生書畫聯展。同時還特別借來了我的老師輩徐邦達先生、謝稚柳先生、陳佩秋先生,三位藝術大師的書法和繪畫作品,主要說明文物鑒定領域師徒傳承的傳統,即除了鑒定外,還需進行書法繪畫的實踐和修養。有助于書畫鑒定和美術史、美術理論的研究,是中國學者的特點。
在書法繪畫的成就上,我們跟老師輩的是無法比擬的。他們是仰之彌高的大師,我們是作為一種修養,一種基本功。所以我們在書法方面做了一些學習傳統的實踐探索。希望通過書法把握古代人的筆墨技法,從而有利于鑒定工作。此次展覽名為“鑒余翰墨”,旨在展示我們在鑒定之余的書法實踐成果,并體現對古代傳統的理解。
我們的學生輩,有很多都是專業的書畫家。他們的繪畫跟書法成就超越了我們,這是我們很欣慰的。希望這種傳統能夠延續下去。這對于藝術創作也好,書畫鑒定也好,都是很有幫助的。在這里祝賀我的學生輩將來能夠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先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單國強先生在致辭中說道“這次展覽的宗旨我要再補充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師生的渠道,這個渠道是多樣,一個是原來的師生關系變成了師徒關系比如曾嶸。第二個就是正式的拜師,最早的是賈聚成,最晚的是李小海,這一批人是真正的師徒關系。第三個,就是親約關系,比如我的女兒單菁,我的兒子單琰,他們子承父業,也從事有關的書畫鑒定史論的工作。
其次我們的這些徒弟都是跟書畫鑒定有一定關系的,那么也可以分成三部分人。第一部分人,就是真正的跟書畫鑒定跟史論是有密切關系的。比如曾嶸、張印昌跟鑒定關系比較密切的。
第二部分人是書畫家,他們為了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使自己的書畫創作更上一層樓。比如賈聚成、戶廣生、觀同、廖觀玉、李小海等。
第三部分人就是裝裱師,他們是從事技術方面裱畫工作的,卜思遠、秦威威,雖然他們重視的是裱畫的技術性工作,但是他們也需要了解美術史,了解繪畫史。因為有很多鑒定是通過對作品材質的判斷,來定真假和時代。所以很多裝裱師實際上也是鑒定師。
在這里我想提幾點要求,就是希望“單門”師兄弟之間要相互的扶持和支持,取長補短。第三個要求我希望進了“單門”以后,心應該像親兄弟一樣共處,除了每一個人的小家庭以外,希望“單門”的這個群體不僅僅是一個學術上的團體更能成為一個和諧愉快的大家庭。”
北京湖社畫會會長關志英先生
北京湖社畫會會長關志英先生在致辭中說道“非常高興我們共同見證北京湖社畫會與久藏文化攜手舉辦這場意義非凡的單門師生展,今天不僅匯聚了徐邦達先生、謝稚柳先生、陳佩秋先生三位藝術巨匠的作品,更有眾多優秀單門師生的作品在此展覽,充分體現了在繼承傳統上不斷創新的優秀成果。祝展覽圓滿成功。”
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雷甲壽先生
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雷甲壽先生在致辭中說道“今天能參加“單門”師生作品展,也可以說是三代藝術家的作品展,有徐邦達先生、謝稚柳先生、陳佩秋先生的經典之作。所以說今天這個展覽和我以往看到的展覽不同,很全面。我深受單老師講話的觸動,中國畫最后的一步,就是裝裱,不裝裱不成功。
再有“鑒余翰墨”是單老師委托我題寫的,我非常的榮幸。這也是單老師對我的厚愛。因為我們也在一起好多年了,雖然沒入單門,我也應該是單門的學生,感謝單老師。所以說這次展覽總的有兩個印象,一個是看到了傳承,我們單門的師生作品有經典的筆墨,是很美的。第二個我看到了創新,雖然在筆墨上可能還有一點點欠缺,那只是技術,我認為他還是有指導意義,有創新意義,給我們藝術家創新走了一條路,所以說我在這里再次祝賀展覽成功。”
人民大學教授彭國昌先生
人民大學教授彭國昌先生在致辭中說道“首先祝賀單門師生書畫作品展圓滿成功,兩位單老師是德高望重文化底蘊深厚且享譽全國的老前輩。這次師生展的作品都很好,而且還有更早的徐邦達、謝稚柳、陳佩秋這些老前輩的作品,久藏文化能做這么高檔次的畫展,這說明久藏文化有眼光,有底蘊。祝賀展覽成功。祝賀久藏文化公司越辦越好,越辦越有品味。”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劉尚勇先生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劉尚勇先生在致辭中說道“今日我們榮幸地出席了一個極為特殊且意義非凡的展覽。因為它匯聚了一門學派的精英,首次將自身的研究成果向公眾展示。該學派專注于中國傳統書畫的深入研究,其成員均為該領域的資深學者,他們的研究細致入微,全面透徹,特別是在書畫鑒定方面,同時在他們的作品中,也會把這些研究展示出來。老一輩的徐邦達先生,他的山水畫中蘊含四王的精髓;謝稚柳先生有陳洪綬先生的韻味,陳佩秋先生的在傳統明代書畫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新,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此外,二位單老的書法作品也各具特色,既有皇家氣象,又有學者風范,都是在傳統正脈上研發出來自己的的獨特創新。
宋莊作為藝術家聚集地,致力于發展中國書畫的創新與創作。但在創新過程中,不忘傳統,確保創作始終符合正脈。此次展覽作品展現了書畫正脈的精髓,為創作者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此外,我們還看到了一些資深鑒定家的身影。鑒定學作為一門學問伴隨著共和國的成立而興起的。在座的兩位單先生以及他們的老師輩徐邦達先生、謝稚柳先生和陳佩秋先生都是這門學問的創建者。我們有幸能夠跟隨他們的步伐,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們學生和徒弟們的研究心得,祝賀展覽圓滿成功。”
北京湖社畫會秘書長楊光先生
北京湖社畫會秘書長楊光先生在致辭中說道“兩位單老師在業內都是鼎鼎大名的,深受大家的敬仰。由于我此前曾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因此對兩位老藝術家的學術研究深感敬佩,并從他們身上汲取了豐富的專業知識。
今日尤為感動的是,兩位單老師無私地將他們多年積累的藝術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展現了文化的傳承與延續。老一輩藝術家將火炬傳遞給我們年輕人,我們要責無旁貸的接過這份責任。正如鄭板橋在《新竹》一詩中所言:“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若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兩位老師正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一精神。
同時也期望“單門”傳承人能夠接過旗幟,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不辜負老一輩藝術家的期望。相信兩位老師的弟子們將不負師門,積極創新,讓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同時,希望所有學習繪畫的朋友能學習老一輩藝術家的精神,追求德藝雙馨,這是每個藝術工作者應秉持的準則。”
畫展現場
徐邦達、謝稚柳、陳佩秋這三位先生的名字在書畫鑒定界和藝術界如雷貫耳,被尊稱為“一言九鼎”的國家級書畫掌眼人,本次展覽展出了三位先生的書法、繪畫作品四十余幅,部分甚至是從未公開展示過的珍品,其罕見程度令人驚嘆,藝術價值更是不可估量。為書畫藝術界和廣大愛好者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
同時畫展還展出單國霖、單國強兩位當代鑒定泰斗以及他們得意門生的精心之作百余幅,不僅涵蓋了繪畫、書法、石刻等多種藝術形式,更在繪畫題材上跨越了山水、人物、花鳥的廣闊領域。充分展示了書畫鑒定工作者的多方面素養,也為社會提供了藝術鑒定與藝術創作雙層面的學術交流機會。
特邀作品:徐邦達、謝稚柳、陳佩秋
參展藝術家名單:單國霖、單國強、曾嶸、賈聚成、胡濱、李升德、秦威威、卜思遠、任大慶、戶廣生、觀同、曲君麗、廖觀玉、李小海
策展人:單琰、張印昌
出席嘉賓:
單國霖夫人
藝術品市場業內資深人士、佳士得北京前首席代表:單菁
藝術品鑒定師:單琰
北京湖社畫會副會長:陳忠
北京湖社畫會監事:張成銀
北京湖社畫會辦公室主任:敖敏
北京湖社畫會新聞發言人:張京秀
北京湖社畫會理事:賈鳳來
江蘇百草間健康產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軍
原河曲縣自然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喬治國
中國非遺書畫院院長:金燕俠
大唐文化影傳媒公司:孫艷霞
北京運通泰制衣有限公司:李衛
人民觀察周刊采編部主任:王清江
北京經典玲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齊新莊
絲路博雅書畫院:祁長龍
國廣星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劉小忠
絲路女性文化大使/寶雞市工藝美術協會名譽主席:強雪云
榮寶齋畫院助教/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中華佛造像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周晶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吳江濤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張佩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畫家:陳樹清
民革中央畫院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辛有芳
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梁雄德
齊白石畫院副院長:李振陽
中國藝術公社:王茂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黃馨勝
河北美術家協會會員:任寶魁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魏炳欣
著名書法家:劉卓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明圣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常美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子畫院副院長:童艷杰
著名畫家:雷凌華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郜凌民
現場多位行業專家以及藝術家到場,對此次畫展表示高度贊譽。他們一致贊賞展出的作品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尤其是藝術大師徐邦達先生、謝稚柳先生、陳佩秋先生的真跡,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對于推動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此次畫展形式新穎,意義非凡,將一直持續到5月28日。不僅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更證實了鑒定和創作互鑒共融的重要性,同時,也希望能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關注。此次畫展無疑將在畫壇產生深遠的影響,推動著書畫藝術邁向新的高峰。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exhibit/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