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乙巳伊始,萬象更新,我們迎來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新年特展,推出陳世慶教授的二十六幅作品。
陳世慶教授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的書法家。他是將文字學、考古學、書法、篆刻相融通的有獨特個性的文化學者。
在創作理念上,他自稱是“書以載道”的堅守者。他敬重文字,尊重傳統,深耕于經典,多述而少作,追求漢字中的真善美,力求用中國字寫出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精氣神。
在創作內容上,他所提交的作品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考古式臨寫”:在充分理解、深入研究原作的基礎上臨摹體現中國文化品質的鴻篇巨作,并對其殘泐缺失的字進行考證修復,如何尊銘文、石鼓文、祀三公山碑??甲C有力,摹形準確,筆力老辣,有金石味,可稱為當代書法考古的拓荒人。二是“大尺度創作”:他善寫大字,常選擇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經典詞句進行創作,以藝術的形式讓這些經典詞句充滿新的生命力,如他創作的《龍》《壽》《四端廣大》《致良知》系列作品。
在創作風格上,他多從西周金文和唐代顏楷中汲取營養。有較強的構圖能力和控筆技巧。在傳統筆法的基礎上化陳出新,在有意無意之間運用厚實的筆力、流動的線條和枯筆飛白技能,賦予作品以新的意境和氣質,可稱為漢字寫意創新實踐者。
陳世慶(1964-),男,安徽桐城人,安慶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大學古文字專業博士,師從徐在國、黃德寬先生研究漢代篆書,博士論文為《漢代石刻篆書研究》。長期從事古文字學、書法學教學,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碑刻學、書法學。
文字學研究成果:
在《學術界》《安徽大學學報》《中原文物》等刊物發表《上古漢語中的“肉”“內”訛混現象研究》《<瑯琊臺刻辭>中的秦始皇之“仁”考論》等論文10多篇。論文《安大簡<仲尼曰>簡背文字書寫者考辨》入選“2023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
書法學研究成果:
在《燕趙文化研究(第九輯)》發表長篇論文《漢<祀三公山碑>研究》,在《書畫世界》發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竹山連句帖>真偽新考》《蘭千山館藏蘇軾書<杜甫榿木詩>卷真偽新考》。
書法創作成果:擅長大篆和顏楷。石鼓文書法考證復原成效明顯。創作的榜書《壽》字系列形成自己的風格。
鏡面.行草《龍》66cm×68cm
鈐印:納正氣、正大氣象、陳世慶印、五九、散懷樓
立軸.行書《以人民為中心》45cm×135cm
鈐?。簷狈鲲L、陳世印、散懷樓
立軸.臨補何尊銘文 66cm×146cm
鈐?。簷狈鲲L、陳世慶印、一甲子
三聯屏:臨寫考補石鼓文《車工·汧殹·田車》 45cm×150cm×3
鈐?。簷狈鲲L、生夜氣、陳世慶印、一甲子
立軸.臨寫考補《祀三公山碑》 63cm×136cm
鈐?。宏愂缿c印、一甲子、散懷樓
立軸.意臨《秦二十六年銅詔版》 33cm×138cm
鈐?。簷狈鲲L、陳世慶印、一甲子
立軸.行書《致良知》32cm×122cm
鈐印:納正氣、陳世慶印
立軸.大篆《宅茲中國自之乂民》28cm×92cm
鈐?。簷狈鲲L、陳世慶印、一甲子
立軸.四尺紅宣滿堂《壽》 兼毫書 K24100102,68cm×132cm
鈐?。捍蠹?、陳世慶印、一甲子
立軸.臨大盂盤銘文 80cm×131cm
鈐印:櫛扶風、陳世慶印、一甲子
鏡面.行書《四端廣大》41cm×42cm
鈐印:納正氣、陳世慶印
立軸:臨大師虘簋銘文 55cm×136cm
鈐?。喊肫隆狈鲲L、陳世慶印、一甲子
立軸.隸書《六尺巷》29cm×81cm
鈐?。杭{正氣、陳世慶印
橫幅.楷書《日就月將》 29cm×116cm
鈐?。簷狈鲲L、陳世慶印
立軸.行書《詩言志》50cm×127cm
鈐?。捍蠹?、納正氣、陳世慶印、五九
立軸.行書《牛山夜氣》 30cm×110cm
鈐?。喊肫?、納正氣、陳世慶印、散懷樓
橫幅.楷書《草上風》29cm×109cm
鈐?。杭{正氣、陳世慶印
立軸.行書《節臨爭座位帖》 30cm×110cm
鈐?。簷狈鲲L、納正氣、陳世慶印、五九
橫幅.楷書《天道酬勤》 31cm××115cm
鈐印:納正氣、陳世慶印、五九
立軸.行書《人間四月天》33cm×123cm
鈐?。赫髿庀蟆㈥愂缿c印、五九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gdzx/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