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在今天的中國,正在慢慢被大眾熟悉和接受,并作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必要養分,滋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的創作形式是多樣的,所要表達的目的也千差萬別,實現的效果更是良莠不齊。隨著大眾的審美趣味逐日提高,在厭倦了花花綠綠的商場拱門和公園門前乖張的石獅子之后,一種更加能表達中國文化自信,并以抽象的觀念去呈現的藝術作品逐漸浮出水面。
“傳統不是回歸點,而是出發點?!?——筱原一男
位于佛山千燈湖的"醒",大概就是這樣一件作品。他的創作原動力源于對嶺南獅頭文化的演繹,通過對其筋骨和精神性的提煉,用當代的材料(不銹鋼)和通透的視覺效果,展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獅頭形象。
傳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只是一味抄襲,而不能讓他成為尋找民族性的出發點,那就沒有了藝術的當代性可言。在建筑、服裝、產品等領域,我們看到了大量精美但讓人遺憾的迂腐的作品,他們大多只看到了圖像的一面,而沒有把內容和時代精神進行深層次思考的能力,更為可憐的是,為這種"復古"買單的人也不在少數。而"醒"在創作的始終,是清醒的;對于形式操作的敏感和當代性的轉譯,具備其獨特性。
概念生成過程·央美品辰
頂視圖·超越視覺/胡超
整體鳥瞰·超越視覺/胡超
透視圖·超越視覺/胡超
巨構尺度的當代性
"醒"這件作品的尺度,是驚人的。能用12.8米的高度放大一個平時只為扮演舞獅的人頭戴的東西,是一種視覺震撼。當把一件人們熟知的事物放大到常規不可認知的程度的時候,其當代性的穿透力是顯而易見,就跟芝加哥廣場上的被放大無數倍的蠶豆一樣。這時,獅頭已經不再是獅頭,而成為城市的符號和精神象征,與佛山南海的核心區相融合。
夜間效果·超越視覺/胡超
對城市的尊敬——材料的透明性
而這種融合,也是由"醒"本身的透明性帶來了,這就說到了材料及其處理手法本身。如果芝加哥的蠶豆意在通過反射高樓林立的光怪陸離,從而讓人和城市的關系做了一次重新演繹和思考的話,"醒"則是以一種完全相反的輕量級介入城市的。這件作品呈現其震撼的體積感的同時,并沒有影響人們在千燈湖公園上欣賞對岸的城市天際線。這個金屬編織的半透明的獅頭,極其克制的猶如城市中特定角度的模糊水印,輕輕的放置在草地上,為它的背景城市增加了認同感和識別度。
雕塑細節·超越視覺/胡超
共享的藝術才是公共藝術
除了對于傳統、尺度、材料的思考,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因為它是一件能夠被使用的雕塑這件事。一件藝術品之所以產生了公共性,并不是因為其被放置在了所謂的公共場所,而是源于創作者對于作品的互動性的思考。"醒"是一件能夠鉆進去的作品,獅頭內部的宏大體驗讓人沉迷于這種尺度所創造的視覺幻象中,但這只是其平時的作用;"醒"同時還是一個劇場,音樂會、發布會、城市的節日慶典都可以借由這個獅頭的大嘴當作舞臺,在被精心隱藏的燈光的勾勒下,上演一場與傳統交融的當代大戲。
當公共藝術能夠真正的思考人的需求,并將其以合適的藝術手段回應城市的未來的時候,人們的公共生活,才能由此被這種創造力變得豐富起來,而這,也才是公共藝術的意義所在。
組合模塊Combined module·央美品辰
logo設計及應用·央美品辰
尺寸圖,elevation night view
總平面圖,master plan
項目名稱:《醒》
項目類型:大型公共藝術裝置
設計及實施方:央美品辰 / CPC ART
公司網站:http://cpcart.cn/
聯系郵箱:Public_art@163.com
項目設計:2021年2月
完成年份:2022年10月
設計團隊:戴莉、張一鳴、曹雨西、劉藹明、冼俊彥、鄧鈺勇、李煥彬、張偉鴻、田嘉毅、梁國權、蔡俊鋒、溫艷園、李蒙悟、鄧志琳
原型參考:歐綺輝復興獅
項目地址:佛山市南海區桂城千燈湖市民廣場
作品規模:直徑18米,挑高12.8米
攝 影:超越視覺/胡超
文章撰寫:宋方舟
作品材質:不銹鋼
客 戶: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辦事處、佛山市南海區桂城宣傳文體旅游辦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contemporary/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