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文藝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夢想中,獲得不竭的精神動力、思想支撐和藝術資源。展現新時代的壯闊氣象,描繪新時代的壯美畫卷,書寫新時代的恢宏史詩,是當代中國文藝的神圣使命。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與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著人類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不僅是對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對藝術使命的召喚。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應回歸人民,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踏堅實的大地。”這要求我們,在創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從人民的喜怒哀樂中汲取靈感,用藝術的語言講述人民的故事,展現人民的風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只有扎根腳下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
“為人民而藝術”,意味著藝術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不僅是對藝術家的期許,也是對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藝術作品應當是人民情感的共鳴器,是人民生活的寫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糧。只有這樣,藝術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應當牢記教導,讓藝術的種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用藝術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靈,讓“為人民而藝術”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和行動指南,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創榮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藝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社會主義文藝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柳詠絮教授,沈陽市文史研究舘舘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舘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日中水墨畫協會顧問。歷任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美育協會顧問,遼寧省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民進遼寧省委委員,日本神奈川國際兒童畫展評審員。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獲國家藝教委優秀論文獎。在《20世紀中國畫史》中的“傳統筆墨結構的個性化拓展”章節,記載“女畫家柳詠絮承父柳子谷,更具女性清麗雅致”。捐贈柳子谷書畫作品建立“柳子谷紀念舘”。
柳詠絮藝術點評
‘柳詠絮女士乃子谷先生之女公子也。子谷先生馳譽畫壇,與悲鴻先生齊名,詠絮承繼衣缽,藝苑世家,育樂英才,成就斐然,令人羨慕不己也。
詠絮作竹石圖筆墨瀟灑,得乃父子谷先生真傳,明清以降畫竹名家代有傳人,詠絮自出機抒,誠不易覯,殊可欽也。
著名文物鑒賞家 楊仁愷
子谷家風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
著名美術評論家 廖靜文
柳詠絮的畫基本上是在傳統一格中表現現代人的筆墨精神,所以她畫蘭竹合乎規范又不為規所拘。她在其它花鳥畫作品中,往往點綴以蘭竹,猶如山水畫中的點景人物。頓時提升品格,增加意味。花鳥的再現和表現屬于不同的文化范圍,中國傳統的方式以花鳥表現人的品格和情操,顯現了超出繪畫之外的更進一步的藝術含義,柳詠絮正是在傳統的方式中用自己的筆墨連接那些符號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有著很好家學的柳詠絮在其父柳子谷的影響下,不僅累積了深厚的傳統功底,練就扎實的筆墨功夫,而且深愛著傳統的方式,并在這一方式中演繹現代的人文情懷。柳詠絮的畫構思立意平實而不求奇異,文質彬彬,顯現了為人的中庸厚道。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陳履生
她身上確有乃父柳子谷遺風。 她畫的花俏而不弱,大氣,有現代人對色彩的敏感性、亮麗而不輕佻;繼承傳統寫意畫的表現手法,又有明顯的創新意圖,自然地流露出她的清新而躍動的生命意識,能夠把寫生的根底轉化為寫意而之,是柳詠絮的資質,也是她的優勢所在,因此她成為當代東北女畫家中少數能[寫]起來的嬌嬌者。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孫世昌
你的花鳥畫創作很好地繼承了子谷先生藝術的精華,并有發展,令人欽佩。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原主編 李松
女畫家柳詠絮承父柳子谷,更具女性清麗雅致。
摘自《20世紀中國畫史……“傳統筆墨結構的個性化拓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 劉曦林
讀了你的畫,真可稱‘詠絮才’也。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美術學院教授 陳傳席
看了畫冊很高興,您真正繼承了令尊子谷先生的繪畫風格,在筆墨上很有功力。可喜可賀。
魯迅美術學院榮譽終身教授 朱鳴岡
既有濃厚傳統又有師造化之功底,能夠在令尊大人子谷先生的基礎上,充分開發自己的源,可謂善學業者矣。
天津美術學院原副院長 教授 著名畫家孫其峰
詠絮教授的水墨畫功力雄厚,畫境古樸清新,既見子谷先生大家風范,又有女性畫家的溫婉柔潤。游魚,蘭竹運筆施墨暢澀并舉新意盎然。秀美典雅 潤澤通透的墨韻,嫻熟自如的技藝之極,出自令尊大人的衣缽真傳,讀來愛不釋手。
著名壁畫家 張世彥
其畫品精湛於花鳥。通觀其創作之藝脈;以清字入之,秀骨天然;以老字成之,功力底蘊深厚;以淡字化之,則日趨 於妙極如淡之境也。或問曰:何以能致此耶?吾則答云:畫家詠絮善巧於外師造化,內師心源者焉。
摘自《柳詠絮作品集》序遼寧大學教授 王前
看到《柳詠絮作品集》覺得非常清新,可以說是超凡脫俗的花鳥畫集。她的作品具有現代精神。在傳統繪畫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突破,給人的藝術享受不同于以往。能引發我們對中國畫的深層認識。
遼寧美術出版社編審,著名畫家 王弘力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culture/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