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
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在恭王府開幕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當天,“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開啟。
-
馮時:探源溯流 從文字起源認識中華文明
文明概念的核心就是文,文強調修心,即文德,具有了文德就有了文明。按照這個邏輯,“文”字本身反映的就是文明,那么中國“文”字出現的時間,直接關系到文明起源的年代,我們去探討追溯漢字的起源就非常有意義。
-
枯木逢春重晚晴——劉銀葉的文墨情緣
劉銀葉,中國湖南省新化縣白溪鎮人,原婁底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直機關書畫家協會會員,詞賦家,中華文藝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詞賦家協會副主席,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
-
《 時代印記 》——為人民而藝術丨專訪吳楚龍
吳楚龍先生是《株洲美術家》中一員,是一位潛心修煉、執著追求的高質量畫家,其作品曾多次參加過全國及省市展覽并獲獎。他的這本《中國畫教學散記》,則是記錄了他不忘初心,傳技授藝的心路歷程,也同時為讀者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美術世界與藝術課堂。
-
俊彩星馳繪中華 | 馬俊營
新時代的青年,適逢建功立業的大好時節。面對突飛猛進的社會建設,青年藝術家大有可為。作為其中的一員,您是如何理解并描繪新時代的中國形象?
-
玉潭老魚:逍遙有余清如許|潮汕畫者余培奇
文/楚尋歡我與余培奇先生結緣始于微信。他筆下“丑”得撩人的水墨線條便是我們的媒人。他喜閱我拙文,我喜讀其書畫,這也算是我們門當戶對的“金玉良緣”了。余培奇先生號玉潭老魚,年長我十幾歲,卻稱呼我為“楚兄”,不免讓我心懷忐忑以“老魚”兄回敬。老魚···
-
太一窯瓷,將藝術注入生活
據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報道:6月15日晚,太一窯瓷生活美學主辦的“原創音樂文人賢士茶會”在廣州保利世貿中心G座首層中國太一展廳舉行。太一窯瓷生活美學創始人方正與來自文藝、茶業、媒體、商業等不同領域的100多位文人賢士匯聚一堂,品茶香賞樂韻,賞析中國傳···
-
依潮待明話乙卜|楚尋歡
乙卜:水墨進入漢磚系列 2015文/楚尋歡初識乙卜,是在2015年“當水墨進入漢磚”水墨系列展覽現場。其時的乙卜,著裝古樸,憨態可掬,與時下許多玩當代水墨的同行所外露的“生猛狂傲”似乎有點格格不入。水墨與漢磚分明是傳統的,而構成的手段與筆觸卻新潮洋溢···
-
流水落花春去也——從宋詞中的男歡女愛說起
上次說了唐代的性開放,今天來聊聊宋詞中的男歡女愛。
-
墨點無多淚點多,傾倒才思訴紅樓——淺說八大山人的藝術價值
八大山人的一幅梅花圖軸在2001年的春拍上拍到1150萬的好價錢。這幅構圖極簡的梅花圖在常人眼里是很不起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