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葉山水
題記
前日銀葉兄通過微信發來他新近創作的十幾幅山水畫,所繪大多在重巒疊嶂中見繁密與渾穆,用筆細密而不失層次與空間感。不禁讓人聯想起蓊郁深秀、渾厚華滋的黃賓虹與王蒙。而此刻蟄居新化縣白溪鎮一隅的銀葉兄與黃王二君的隱居生活又是何其相似。藝術來源于生活,他的作畫取向,大概也暗含著這樣一種心靈的同頻之呼吧。
想來我與銀葉兄相交近十年了。疫情三年,在物理和心理上都阻隔了很多人的連接,但心有戚戚者總會排除萬難再相逢。譬如我與銀葉兄的忘年之誼,沒承想隨著時間的流逝竟越發濃烈。今春回鄉北上之前我去白溪訪老友銀葉兄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日:面對潺潺資江水,我們臨別依依,他踽踽而行的背影再次鮮活地浮現于眼前。
藝術天生是一道窄門,所謂瓜熟蒂落不過是厚積薄發的結果。“以筆為桿,以夢為餌,以時光為線,放長線,釣大魚”,這是每一個藝術追夢人化繭為蝶的必由之路。值此陽歷新年第一天辭舊迎新之際,我翻出這篇7年前銀葉兄進京辦展時為他草就的拙文,遙寄懷想。
愿新的一年,我們依然心中有夢,眼里有光;向陽而生,笑傲江湖!
楚尋歡
2025年元旦
劉銀葉 水墨山水 2024
文/楚尋歡
湘人劉銀葉來自婁底新化,這里是苗瑤民族發祥之地,古稱梅山。作為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新化是中國蚩尤故里文化之鄉、全國武術之鄉、中國山歌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植根炎黃文明的這片沃土賦予了他天生古典爛漫的文人氣質。
對文學藝術的憧憬就像一根無形的絲線把我們拉到一塊。我們都處湘西南雪峰山麓,同飲資江水長大,這份根脈相連的湘情,更是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我們在三年前的初次見面便嚼出一片出湖入湘的忘年香辣來。
劉銀葉:水復山環 六尺整紙 2018
從小就長于賦詩繪畫的銀葉兄,早在八十年代,便棄畫從文,與彼時的茅盾,艾青、藏克家、馬烽,李瑛等老先生鴻雁傳書,其詩集、小說集、散文集、雜評集等如雨后春筍般紛沓至來,《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文藝報》,《農民日報》,《中國建材報》等幾十家報刋頻繁發表他的散文。活躍于湖南文壇的劉銀葉才華橫溢,在九十年代中期可謂名噪一時,至今仍得到湖南文壇彭見明、鄢福初等老友的青睞與關愛。
劉銀葉博聞強識,古文功底深厚,乃至今天,慕名求其辭賦者仍然絡繹不絕。然銀葉兄生性不善交際,不諳人情世故,心直口快的他甚至成為別人眼里沒有情商、難以與人溝通的怪人。生活中的劉銀葉雖然內心古道熱腸,樂于助人,但他不修邊幅、我行我素的言行舉止常常會得罪人,甚至于幾年前,不善經營的他一直是“吃光、用光、賣光”的生活狀態。作為一位九十年代初就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并活躍于文壇的作家,到今天,他都很難在家找到一兩本自己曾經出版過的作品集,其人生囧途可見一斑。
劉銀葉:山居秋色 八尺整紙 2014
落拓江湖大半生的劉銀葉近幾年重拾繪畫一途,再續前緣。現在的銀葉兄雖然能倚畫筆為生,但和很多作品質量相仿的書畫家相比,他已然是雁落平沙之食客,心有柳色青青,卻難展青云之志!好在提起畫筆的他更傾心于山水田園,大熊山的古寺林泉、紫鵲界的梯田板屋、資江兩岸的清秀瑰麗成為他馳騁于宣紙的不竭源泉。
得益于前期深厚的傳統文學積淀,銀葉兄筆下的山水花鳥魚蟲都不乏文氣。他寫生而得的畫面里都是自己行走的足跡,題款詩文里則飽含浪漫蓬勃的文人理想情懷。雖然他的水墨語言就像他的辭賦一樣還在與古人對話,欠缺當代氣息的現代語境,但已經明顯區別于那些急功近利胸無點墨的江湖畫派,更不同于美院體制里那些一門心思鉆營技術入會的流水線畫匠。他的筆墨傳統功底著力甚深,即興賦詩于畫的才情流露,是他骨子里潛移默化的文人情懷再現。他在向傳統文人寫意精神致敬的路上并不囿于一招一式,并已經在做打破傳統形式的各種嘗試。譬如他筆下源于地域文化的《收魂》雖然還不夠成熟,但這種勇于挑戰自己既有傳統框架的勇氣與探索精神委實難能可貴。
劉銀葉:收魂 95x168cm 2018
作為一個被邊緣化的文人作家,一個還沒有學會融入書畫江湖的職業畫家,劉銀葉的身份是尷尬的。他一方面睥睨國展沖刺班的體制捆綁,一方面又不得不為生計而妥協于媚俗的市場賣文鬻畫。
“下紅燭舊榻,方曉韶華之易逝;攀求佛云經,始知暮年之將往。(劉銀葉《大熊山賦》)”他的浪漫情懷是蓄滿孤獨與失落的,同時又洋溢著湘人不安分的霸蠻與剛烈,所以才有了今年文墨緣湘這個展覽。要知道,這是他孤身一人逆流而上,三年后的第二次進京個展。
劉銀葉:資濱清曉圖 175x46cm 2018
資濱清曉圖 局部
湖湘文化是楚文化與儒學融合的一本書。這本源遠流長的圣賢書里既有儒家對道德人格的完善追求,又充滿著荊楚蠻民的血性。正如銀葉兄在《大熊山賦》中所言:“藏五岳之靈毓,蓄六經之文光。翕日月之盈虧,抱宇宙之亙荒。”
人生是一門需要經營的藝術,活好比做藝術家更重要。“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借晚唐詩人李商隱一語,唯愿吾兄瀟湘銀葉:枯木逢春,霞光滿天。
2018/10/25
(來源微信公眾號:楚尋歡ART)
劉銀葉
劉銀葉,中國湖南省新化縣白溪鎮人,原婁底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直機關書畫家協會會員,詞賦家,中華文藝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詞賦家協會副主席,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華詞賦報主編,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民大學美術學院鄒臨風工作室文學顧問,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來源:百度百科)
附《大熊山賦》(作者:劉銀葉):
云根結,山廊浮。水是魂,風為魄。帝子游,霞出岫。霧鬼蜮,洞龍居,奇花草,怪鳥樹。荒丘壟山路,險壑生崎嶇。聞圣帝殿朝鐘暮鼓,賞蚩尤居夕照煙霞。觀陶令公洞溪絕鏡,品白學士四月桃花。薰風十里梨花白,斜陽千尺燕尾斜。處處木樓迷霧靄,條條石徑入云端。松濤如虎嘯,陰嶺積雪三月藏。千年銀杏分公母,百歲靈鱉曉陰陽。八路神仙游神府,五百羅漢扎云盤。九天玄女睡花宮,山神土地踞樹鄉。日搖水影,溪照花光,月墜榆槐,星棲杉樟。梅蘭幽谷露冰肌,嬋娟碧潭浴素裝。古道剩狼穴,舊巢壘鳥床。麂兔諳林道,牛鈴響山岡。民風純樸,空氣甜香。饑可餐百種野果,渴能飲條條澗溪。葷食柴火臘肉,齋吃磨推豆箕。三伏夜涼似水,四時晝美如幻。朝雨夕晴,變化無常。山光水色,素裹艷裳。金屏壟頭,有舅母、舅外婆之塋冢;榕樹塘邊,失父親、老祖宗之夢床。九龍池畔,烙下兒時行行足跡;樹皮屋內,熄滅老人幾盞燈光?上瞭望之巔,頓覺浮生之渺小;飲錫溪之水,既感人心之純芳。下紅燭舊榻,方曉韶華之易逝;攀求佛云徑,始知暮年之將往。乾隆遺墨,頌十里屏風,仙僧圓寂,守萬畝林舫。柳舟桃舸,雨散風消。禪榻錦帆,蕭條同歸。壓泰山,系資江,踏兩縣,覽長沙。藏五岳之靈毓,蓄六經之文光。翕日月之盈虧,抱宇宙之亙荒。靜可養頤,動可添剛,悟即長心智,仰卻煉柔腸。玉清圣境,宿值帝廊;凝蓬萊真氣,煉峨嵋紫光。虛氣結晶勤布雨,陰陽合妙多生虹。星宇秘笈,昭融乾坤。神窺莫測,太極壽星。臨萬物,懷母恩。意合天功,造化星漢。仁德尤高,善澤羸神。無欲則剛,豈可泯心。
劉銀葉畫展海報 鄢福初題 2018
劉銀葉作品:
劉銀葉 舊文新畫 96x168cm 2017
劉銀葉山水
劉銀葉山水
劉銀葉山水
劉銀葉 山水
劉銀葉 山水
劉銀葉 山水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opinion/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