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國文藝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夢想中,獲得不竭的精神動力、思想支撐和藝術資源。展現新時代的壯闊氣象,描繪新時代的壯美畫卷,書寫新時代的恢宏史詩,是當代中國文藝的神圣使命。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與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著人類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不僅是對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對藝術使命的召喚。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應回歸人民,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踏堅實的大地。”這要求我們,在創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從人民的喜怒哀樂中汲取靈感,用藝術的語言講述人民的故事,展現人民的風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只有扎根腳下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
“為人民而藝術”,意味著藝術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不僅是對藝術家的期許,也是對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藝術作品應當是人民情感的共鳴器,是人民生活的寫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糧。只有這樣,藝術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讓藝術的種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用藝術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靈,讓“為人民而藝術”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和行動指南,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頂天立地》布面油畫 60X80cm
《流金歲月》布面油畫 60X80cm
《勁舞》布面油畫 60X80cm
《秋水長天》布面油畫 60X80cm
《溢彩流芳》布面油畫 80X80cm
《天光云影》布面油畫 50X60cm
徐建新作為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的原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他不僅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在高等藝術教育學術的殿堂里播撒藝術的種子。他的教學生涯,是對藝術無限熱愛與執著追求的真實寫照。在他的指導下,無數藝術學子得以啟智心靈,美美與共探索藝術美的深邃世界。
《冬日暖陽》布面油畫 50X60cm
《北國之春》布面油畫 180X80cm
《山水相連》布面油畫 50X60cm
徐建新教授的影響力,貢獻度遠不止于此,他以國際視野將藝術的觸角延伸至哲學,科技,教育,心理學領域,展現出藝術與科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多面性。他的教學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中華文化精神的傳播和應用。
《夢回千里》布面油畫 50X60cm
《黃河兩岸》布面油畫 60X80cm
《花季流年》布面油畫 60X80cm
《高原長歌》布面油畫 60X80cm
《蘭大情》布面油畫 50X60cm
徐建新教授不僅是一位社會活動的倡導者,同樣也是一位參與者,他在高等藝術教育,藝術創作上有著突出的貢獻,更在組織和推動甘肅美育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花開富貴》布面油畫 60X80cm
《白云深處有人家》布面油畫 50X60cm
徐建新的藝術之路,是一條不斷探索與創新的道路。他用自己的才華和汗水,書寫了一部屬于自己的藝術傳奇。在他的筆下,每一幅作品都是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美的獨特詮釋。他的藝術,不僅僅是一種表達形式,更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力量的傳遞,他言傳身教激勵著每一位熱愛藝術的學子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湖光山色》布面油畫 100X120cm
《山靜水明》布面油畫 120X60cm
《窯洞人家》布面油畫 100X120cm
《秋聲》布面油畫 60X80cm
《謐境》布面油畫 50X60cm
《湖水悠悠》布面油畫 60X80cm
徐建新教授他用自己的藝術人生,為我們展現了一位藝術家如何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橋梁,如何在平凡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他以獨特的藝術審美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的作品大膽的使用了靚麗,夸張,意象的色彩,色彩之間的相互碰撞充滿活力。他通過厚涂的表現手法,使堆積的顏料呈現抽象性,他的用筆方式得意忘形,物我兩忘,時而頓挫有力,時而快速揮寫,點,線,面之間的交織,激情與速度所展現出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審美效果,都是對油畫如何中國化的不斷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推進著油畫民族化向前發展的步伐。 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
我們期待著徐建新教授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更相信他會在藝術的道路上,繪制出更加絢麗的時代畫卷。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interview/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