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國文藝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夢想中,獲得不竭的精神動力、思想支撐和藝術資源。展現新時代的壯闊氣象,描繪新時代的壯美畫卷,書寫新時代的恢宏史詩,是當代中國文藝的神圣使命。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與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著人類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不僅是對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對藝術使命的召喚。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應回歸人民,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踏堅實的大地。”這要求我們,在創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從人民的喜怒哀樂中汲取靈感,用藝術的語言講述人民的故事,展現人民的風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只有扎根腳下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
“為人民而藝術”,意味著藝術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不僅是對藝術家的期許,也是對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藝術作品應當是人民情感的共鳴器,是人民生活的寫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糧。只有這樣,藝術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讓藝術的種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用藝術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靈,讓“為人民而藝術”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和行動指南,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創榮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藝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社會主義文藝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賈煒:生于北京,祖籍山東,現居重慶、珠海、威海和邯鄲,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河北邯鄲油畫學會副會長,河北省一級工藝美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2013法國巴黎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銅獎法國巴黎
2013法國巴黎盧浮宮國際美術展中國選區金獎南寧藍天美術館
2013第12屆全國美術展河北展區入選河北美術館
2013翰墨華章大美邯鄲優秀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邯鄲美術館
2014慶祝建國65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入選河北美術館
2014中法建交50周年-巴黎東西方國際藝術展金獎南寧藍天美術館
2015首屆凱歌杯中國畫百家精品展入選廈門
2015香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全球華人書畫展入選香港
2015中國畫學會——明德.和融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濟南組委會收藏
2016香港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書畫大展優秀獎香港
2018第13屆全國美術展河北展區入選河北美術館
2018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球華人書畫展入選香港
2020年墨韻中華書畫展金獎
2023年入選法國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展
賈煒的作品還是屬于現實主義寫實風格。雖說早期經歷過變形、裝飾等唯美風格的追求。但很快就回歸寫實。除了某階段畫過一批西藏等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還算中規中矩,后來則強調主觀意識,突出構成形式。
《太行!太行》 150cmX180cm
如《太行頌》,背景似山似畫,如夢如境,一隊揚鞭疾奔的八路軍騎兵突破畫框,與拉長的飛云和山脈相呼應,形成長短不一的線條,更加加強了畫面的運動感。一老一小的組合,也隱喻著更多的含義,貓和桌上擺放的老照片、舊馬燈,都讓人產生無暇的聯想。
《太行頌》 150cmX210cm
上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靜靜逝去的世界》系列更耐人尋味,那破舊的立軸古畫,斷橋,潑彩,西式畫法的叢林,都似乎要向你訴說著背后的故事。用特殊工具刮擦出來的山石也是此畫的一大亮點。因為這種畫法當時鮮有人采用。
《靜靜逝去的世界》 160cmX140cm
難怪若干年后一位資深的北京策展人看后不斷的問:為什么當時不把這批畫推出去呢?為什么,為什么?這種畫法在《太行九月》里也有所延續。
《雨后》 90cmX100cm
賈煒的作品還有一個特點,比較講究詩意。無論是被彩蝶追逐女孩的《花季》,還是被喝嚇聲群雀飛起的《驚雪》,都有一種淺淺的詩意在里邊。《花季》在朦朧的背景中,手捧小花的女孩被設計在畫面的右下方,幾乎被擠出了畫外,這是肖像畫中反常規的構圖法,一般側立肖像都把人物的前方留出比較大的空白,這幅畫卻恰恰相反,把人物的背部留出大塊的空白,但妙就妙在這里:被風吹起的小辮子,向后形成一個大大的拋物線,在拋物線的末端,畫龍點睛般畫了兩只聞香而來的彩蝶,妙趣無窮,是運用中國畫留白的成功典范。
《花季》 60x60cm
再談一談《驚雪》,被白雪覆蓋著小山包只占畫面的四分之一,晨曦中的天空呈現出一片淡淡的灰色,好像被誰大喝一聲受到驚嚇的群雀從夢中一哄而起,紛紛飛向遠方。這種簡潔的構圖,大面積的留白,顯得畫面幽靜而空靈,又與紛飛的群鳥形成了靜與動的強烈對比。
《驚雪》 120x120cm
還有一幅我非常喜愛的作品,這就是《溫情》,這幅畫是為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而創作的。我見過許多領導人在災區慰問的畫作,大多數總是握著災民的手或向災民揮手致意,且場面宏大。但《溫情》卻偏偏選了一個特寫鏡頭,生動細膩地刻畫了時任總理溫家寶深情的俯身親吻受災兒童沾滿泥灰的小手的場景,并運用總理的姓氏起的畫名《溫情》,也是非常貼切,是一幅感人的好作品。
《溫情》 80x60cm
我還要說說《聽風》這幅作品,這是畫在金屬壁紙上的工筆畫,但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筆畫。是運用現代材料的一種大膽嘗試,整個畫面金碧輝煌,氣勢磅礴。無論是懸掛在公共場所,還是氣派非凡的豪宅客廳,都是一件上乘的藝術佳品。
《聽風》 180cmX160cm
賈煒說過,他牢牢記著啟蒙老師的告誡:學到老,畫到老。繪畫之路是沒有終點的一生旅途,需要不停的砥礪前行,永遠都是在路上……
——力克
《金荷圖》 150x100cm
《和平圖》 50x90cm
《秋風又起》 100cmX80cm
《太行九月》 60cmX80cm
《染秋》 180x90cm
《聽瀑》 180x90cm
《早市》 150cmX180cm
《遠鐘》 140x160cm
《獻給上蒼的歌》 160x140cm
《劍凌乾坤》 160x180cm
《瑰寶.中國戲曲系列》 160x150cm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opinion/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