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呈忠
民族復興的美術力量
尹呈忠,1952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市。1977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1982年任職江西省文藝學校,1986年調江西畫院,1994年調上海教育學院任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1998年后為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曾為中國美協漆畫藝術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上海美協漆畫工作委員會主任。現為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漆藝術中心顧問。
心靈與圖式的交融
——尹呈忠作品析讀
中國古典藝術中包含有濃郁的抽象意味,最典型的是書法——它全部由非寫實的線與空間組成,不過,中國傳統觀念中一直缺乏與現代抽象概念相對應的內涵,傳統中的豐富啟示象是難以開啟的金柜,很難與今天的抽象繪畫創作建立更密切的聯系。
出岫 120x160cm 大漆、瓦灰、麻織物 2017-2018年
尹呈忠的作品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畫家作品抽象化的另一條途徑,從他性格深處生長出來的前期作品諸如《幽篁》、《相覷》等,往往取材于周遭的事物,略帶圖案化的風格,極為細膩的線形與構圖,作品的潔凈,幽靜給人以深刻印象。此后,他畫了一批以山石為題材的畫,形體在這些作品中被進一步簡化,形的抽象表現力開始凸現出來,雖然更多地采用了平面處理的手法,但裝飾性反而減少,一種被理性精神與寧靜心緒浸潤的智慧之石,寄托著作者對自身與自然秩序的思考。
存在系列No.1 大漆、瓦灰、織物 83x120cm 2015-2016年
隨后,是一系列題為《生成》與《流逝》的作品,那些靜止的山石開始了流動,然而這流動只是時間長河中的蜿蜒,不是奔騰,不是呼嘯,——尹呈忠始終在事物中擷取它們靜穆的一面。他是有滄桑之感的,但這種滄桑之感仍然“不激不厲”,他默默地品味著這個世界的風化和變遷。
存在之謎 90x120cm 2010年
——接著是他的抽象作品《紅色的孕育》、《熵系列》等,形的自由流動與棱角清晰的邊緣形成一種特有的張力,不多的神秘感,更多的是對萬象的提煉,歸并,融貫。作品動人之處在于保持強大張力的同時仍然一片澄明——這顯然不是那種司空見慣的溫文爾雅,我愿意把它們看作是尹呈忠心靈與圖式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他在這里完成了自身的一躍,在心靈的歷史與形式探索的歷史中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交點。
大意 72x60cm 大漆 瓦灰 麻織物 2015年
每一位藝術家都有他獨特的心靈和形式創造的道路,這兩條道路可能有時交匯,也可能始終不能相交,這正是我們覺得很多作品總不能在深處達到高度統一——或者說純粹——的原因,尹呈忠的道路是清晰的,他即扎扎實實地發展自己的感覺,使之在深刻性、敏銳性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同時又在形式的探索中,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語言,同時兩者之間的融貫已使我們感到一種從個性深處發出的力量。尹呈忠緊貼著心靈發展形式,使作品獲得了特殊意義,這種“緊貼”并不取決于作者自己的激動,也不取決于形式上執意追求的新穎,而在于長期的磨練中靈魂與形式上每一點細微調整的充分交融。
宕逸 120x160cm 大漆 瓦灰 麻織物 2018年
中國抽象繪畫歷史很短,所有創造者需細心地為中國繪畫中這一新形式注入有價值的含蘊,尹呈忠以其誠實冷靜和機智,作出了他的貢獻,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到一種真正滲入形式世界的寧靜和典雅。
——邱振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669903.cn/interview/227.html